認清安息與娛樂的分野

Distinguish between Solitary Sabbath and Personal Entertainment 


有時一般人或信徒會問,基督徒在休閒時,可以看電影、喝啤酒、打橋牌、跳舞嗎?對這問題的看法是否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

 

讀 Gordon McDonald 的 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 有感,使我真正釐清安息與娛樂的界線。希望你也可以。



 

       工作至上的時代 (Age of Workaholics) 

        麥牧師一針見血的指出;現代是一個工作至上(Workaholics)叫人過勞和精力耗盡的世代,又是一個以娛樂為中心的社會。社會上的人一方面拼命的工作,另一方面所謂的「娛樂事業」也是最賺錢的行業。但是人們追求歡樂、消遣、笑聲之餘,只能叫人的身体得到短暫的鬆弛,卻不能使崩潰的靈甦醒過來,因它不能滿足私人天地的深切需要-就是神原來造人時要人享受的「安息」。

 

        安息是成熟的指標 (Solitary Sabbath is A Index of Spiritual Maturity)

 

  麥牧師更進一步的強調,安息並非浪費時光或是奢侈,卻是期望成長和成熟的人所必須的。

 

  我承認我有時也不能享有神為我預備的安息。尤其當教會有那麼多繁忙的事工,那麼多的羊要餵養與關懷,另外還有要準備講章、主日學教材、開會、探訪,臨時跑出來的緊急事件。就是在星期一,通常是牧師的例假休息日,也還要許多的待做的家事等等。如果就像沈保羅牧師所說的,他期望每一個嚴謹的傳道人,每週至少要用3040小時的時間來準備一篇講章。果真那樣,我真不知道會忙成什麼樣子。

 

        以安息來詮釋工作的本質 (To Explicate the Essence of Work by Solitary Sabbath)

 

  但麥牧師以勞倫斯弟兄的例子提醒我們,安息之首要作用是用來詮釋我們一週六天來的工作。我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為誰工作?工作做的盡力嗎?我為什麼作這些?我期望有什麼結果?換言之,安息是讓我們給工作下一個真正的意義(具有真正有永恆價值、意義和目的),以及肯定這工作是為誰作的。

 

  這使我想到當卡特(Jimmy Carter)當總統時,他從週一到週六早上,日理萬機,非常忙碌。星期六下午他乘火車從 DC 回喬治亞州的家。回家之後,他就準備主日學的材料。然後主日他去教會敬拜神,之後在教會帶領主日學。如此四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是什麼的信念使卡特總統看主日學教師的身份比作總統更寶貴呢?主日學的工作,與學生相處遠比與內閣部長相處更有價值呢?我想這也是麥牧師所指出的,安息不單是回顧自已手所作的工,不單是追想生命的經歷與意義,更是更新個人的信念及對基督的委身。

 

        安息是生命的首要必需 (Make Solitary Sabbath as Indispensable Priority)

 

  我想我應當在我每天忙碌的時間表中,要列出最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安息片刻在主前,讓安息成為時間表中最重要的一個時間表。如此我要問自已,我工作的使命是什麼?(正如巴頓將軍問候下層士兵一般)。我不可以再容讓工作來剝奪了我私人天地中所需要的安息時間(學習效法 Charles Simeon 牧師)。因為安息日不但是重新得力的一天,也是領受神平安恩典的一天。但神要把恩典給我們時,我們豈不要花時間來接受?況且我們的工作永遠作不完(牧師更是有作不完的工,如果一個中小型的教會只有一位牧者,他要凡事躬親,既是校長,又是工友)。如果我們一定要把工作作完,才要談休息或安息的話,那麼我們永遠無法享受安息的平安和復原。

 

        與主同在是上好的福分 (Solitary with God: One of the Best Blessings from God)

 

  所以,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功課是,要在沒有罪疚感下追求享受神為我預備的安息。讓我確實知道,即便我放下手上的工作,來享受神在那特定的時間內要賜給我的恩典-安息,那並不是一件錯事。反過來說那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是一件美事。就好像主耶穌向馬大所說的話:不可缺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份,是人所不能奪去的 (路加福音 10:38-42)。


耶穌的權柄能力

The Authority & Power of Jesus

路加 Luke 4:31-37

 

31 耶 稣 下 到 迦 百 农 , 就 是 加 利 利 的 一 座 城 , 在 安 息 日 教 训 众 人 。32 他 们 很 希 奇 他 的 教 训 , 因 为 他 的 话 里 有 权 柄 。33 在 会 堂 里 有 一 个 人 , 被 污 鬼 的 精 气 附 着 , 大 声 喊 叫 说 :34 唉 ! 拿 撒 勒 的 耶 稣 , 我 们 与 你 有 甚 麽 相 干 ? 你 来 灭 我 们 麽 ? 我 知 道 你 是 谁 , 乃 是 神 的 圣 者 。

 

35 耶 稣 责 备 他 说 : 不 要 作 声 , 从 这 人 身 上 出 来 罢 ! 鬼 把 那 人 摔 倒 在 众 人 中 间 , 就 出 来 了 , 却 也 没 有 害 他 。36 众 人 都 惊 讶 , 彼 此 对 问 说 : 这 是 甚 麽 道 理 呢 ? 因 为 他 用 权 柄 能 力 吩 咐 污 鬼 , 污 鬼 就 出 来 。37 於 是 耶 稣 的 名 声 传 遍 了 周 围 地 方 。


 

讀麥格納    醫治的大能   五項個人亮光

Insight from reading Francis McNutt's Power to Heal

醫治有不同的層次     

 

        麥格納將禱告得醫治分為五個等級(疼痛停止、 除去治療的附作用、使病情穩定、肢體恢復功能、從部份到全部身體的得醫治), 打破一般人從福音書上得到的得醫治觀念。 因為主耶穌的禱告使病人得醫治,是瞬間與一次性的居多 (也有分為二個步驟的, 如醫治瞎子)。 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不同,原因是:(1) 我們不是主耶穌基督,(2) 我們沒有足夠的屬靈資源,認識我們是有限的 ,(4) 主要我們多幾次為同一個病人禱告, 是為操練我們的愛心、 恆心、與信心。(pp. 57-62)

 

禱告得醫治是否就是神蹟?

 

        麥格納將禱告得醫治(是否是神蹟或非神蹟) 作一個嚴格的界定, 將之分為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至第五是非神蹟,是經由禱告的能力, 及人本身的本能、或屬靈、或情緒、或天然的能力、或除去邪靈的攪亂而使人得醫治。第六層才是神蹟,是神能力直接的彰顯)。 如此防止一些假神蹟的報導出現,免於誤導人, 或讓不信者譏諷基督徒的所謂神蹟是自我的迷信。 (pp. 65-77)

 

對神蹟持正確的看法

 

        麥格納將禱告得醫治宣稱是神蹟,持保留的態度,認為不必過份堅持某病得醫治是否是神蹟。 既然神是無所不在,祂的能力與愛,自會或多或少運行在那些對神有信心,為人禱告求神醫治的人身上, 或是在看起來是很平常的舉動中。雖然如此, 如上述第一至第五層的醫治, 也必有神的恩典與作為在中。 (pp.77-79)

 

信徒可以有禱告醫病的操練

 

        麥格納認為,為人禱告讓人得醫治的恩賜, 是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有的。他打破了一般人認為:有禱告醫病恩賜的人,是特別屬靈、或特別蒙恩的觀念。 其實我們信徒只是神恩典與能力的流通管道,真正使人得醫治的乃是神。就像劉富理牧師所說,我只是把病人帶到主耶穌基督面,前求主醫治病人的某人而已。如此認知, 一方面鼓勵我們都可以為人作得醫治的禱告, 一方面當病人得醫治時, 我們會將真正的榮耀歸給神 。(pp.89-95)

 

避免陷入所謂「神醫」的陷阱

 

        麥格納對正在從事禱告醫治事工的個體或團隊,提出善意的忠告。當一個人的禱告醫治事工有果效時, 自然會招來批評或讚美二種不同的反應。 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面對這二種的狀況呢?他提出有三種的可能情形:

 

         第一是: 假裝屬靈。 因為被人強逼的把時間表排滿,或提出不同大量的醫治要求,因應付不來,只有假裝屬靈

 

         第二是:有自疚感。 因為知道自己真正的屬靈光景, 與外界的期待不一致。

 

         第三是: 除去以上二種不正確的心態,而使自己的憐憫心經事奉的操練而增長。

 

        當然,我目前沒有自己的禱告醫治事工, 但是也要避免因事奉所帶來的假屬靈與自疚感,而應更多的擁有像主耶穌基督一樣的憐憫心。當我們看見人未信主時, 如同看見羊沒有牧人一般, 他們是痛苦流離的, 極需要主耶穌的救恩與醫治時。我們除了傳福音給他們外,首先要先求主給我們像祂一樣憐憫的心及十字架犧牲的愛,並謙卑的求問主說,主啊!我當做什麼,請說,僕人敬聽並願遵行。如此行的人,有福了。與大家共勉。(pp. 103-120)


操練理性和智力的生命

讀 Gordon McDonald 的 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 有感

 

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祂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祂的腰帶,信實必當祂脅下的帶子(以賽亞11:1-5)

 

屬靈操練要全面

               

                麥牧師在第8章中引用杜畢艾頓的話說:一般傳道人或信徒只注重操練內在的奉獻生命和外在的事奉,而往往忽略了操練理性和智力的生命。其原因是他們認為後者是與福音為敵的,是屬世的。但基督徒忽略了操練理性和智力的生命會造成以下的不良後果:

  1. 個人的思想遲鈍,最終會導至私人天地的紛亂與解体。
  2. 無法應付由世俗而來的許多有關於思想或意識型態的挑戰。
  3. 自已沒有堅強的智力訓練,就會依賴別人的思想和意見來成長,或是被一些狂熱的異端份子所控制與利用(如Jim Jones的人民廟堂的事件)。

 

                不在理性和智力上操練,就等於不去用(發展)神給基督徒的偉大恩賜(如保羅般的敏銳觀察力與對付異教、異端的辯才、智慧),也無法實踐聖經上要我們盡心、盡力、盡性、盡意愛神的命令(Stanley  Jones)。

 

教會反智的傾向

 

  這讓我想起我們早期華人教會有一些領袖有反智(反對理性和智力操練)的傾向。認為傳道人不需要進神學院去受裝備與造就,他們強調只有內在的屬靈生命與實際的牧會最緊要。而進神學院只是徒然增加了人頭腦上的知識,況且知識會使人自高自大。這種論調的延續就是反對教會內舉辦的一切在研經、門訓、探訪、教會增長等培訓課程。

 

聖俗二分法的不當

 

  另外一點,我個人認為反智所帶來的最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是造成教會對學問與知識採取聖俗二分法。認為那些學問(除了聖經與有關聖經注釋書之外,世上的學問)是俗世的,是沒有永恆價值的,不僅去忽略它們,甚至去貶低它們。所以造成今日基督徒很少有偉大的思想家出現。在各行各業,我們只聽見那些世俗的敵基督的思想家,大放厥詞攻擊基督的信仰,而我們卻無力反擊;一方面固然是缺少了能與他們溝通的平台,另一風面是缺乏了能與他們抗衡(同時也受世人所肯定的)基督徒的偉大思想家(如C.S. LewisFrancis薛法)。

 

  所以基督徒在思想的操練上,不但要盡力(如美國核子潛艇方高華元帥所要求的),而且要不斷的創新(如愛迪生研究發明的精神一般),因為彼得後書一章3-7節中也將知識的操練列為基督徒的品格之一。

 

信徒要領導世界

 

  理性也是神所造的,因神是創造的主,所以基督徒也要在理性及知識上領導世界的潮流。在1516世紀以前,神學是一切學問的中心。在19世紀美國的新英格蘭,教堂是一個社區(城鎮)市民生活的中心(第一個教堂通常建築在那個城市的最高處上,讓人隨時可以仰望上帝)。基督徒的信仰應該要像Harry BlamiresThe Christian Mind)所說的,要在靈性、道德與智力方面領導世人。所以基督徒要靠著神的恩典盡力塑造自已的智力與恩惠(以基督與聖經的教訓為基礎)。

 

  這也是麥牧師在第9章中所的(1)以基督為的心為心來鍛練我們的心思;(2)在專業的領域中發現與讚賞上神創造萬物的法則與心意,並讓世人知道,且歸榮耀於神(如黃力夫教授、常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在各地特會傳講創造與進化的專題,讓人明白上帝創造的偉大,及進化論只不過是假說或過時的理論而已);(3)是這些心思方面的訓練是為了要榮神益人(如南卡郭振游教授以商業管理的專業知識服事神、服事人)。

 

在靈性、理性和智力上一起長進

 

  最後麥牧師提到基督徒要不斷的在智力上成長,就要像我們上學(從小學到研究所),或世上學者作學問研究一樣,不但設立目標,還要有方法,循述按步就班的去行。一般信徒(甚至有些是教授的基督徒),認為上了受浸班的基要課程,讀一讀新、舊概論的主日學,就認為聖經知識上畢業了,從此以後,聽聽牧師講道,或讀一讀Daily Bread就可以了,不需要像他們在大學教書一樣,要不斷的作研究求精進了。

 

  如果我們信徒信主以後,都能拿出當年拼大學、研究所的精神全力的發展思想時,美麗的事就發生了,不但我們能更完全的認識神,更能不受限制的服事人,而且能配合神造我們的目的。